臺灣榿木,優良的速生生態經濟型用材新樹種
臺灣榿木是我國臺灣地區特有樹種,也是臺灣唯一的榿木類樹種,在臺灣被列為二級商品材,用途廣泛。它生長迅速,出材率高,材質好,生態適應性強,是一種兼具固氮的優良生態經濟型用材樹種。
臺灣榿木
臺灣榿木(Alnus formosana)別名水柯子,為樺木科榿木屬大喬木,高20米以上,直徑可達80 cm。樹干通直高大,樹皮暗灰褐色,葉子橢圓形至矩圓披針形。
臺灣榿木為雌雄同株,春季開花,雄花為柔荑花序,種子為倒卵形小堅果,具有厚紙質的翅。
臺灣榿木喜光喜濕,抗寒能力及耐濕性強,造林第1年樹高生長可達2.3米。目前,國家和廣西都正在實施林種樹種結構調整、國家木材儲備林基地建設和全國亞熱帶珍貴樹種基地建設,珍貴樹種是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及珍貴樹種基地建設的主要樹種。作為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經營,臺灣榿木有著良好的社會、經濟和生態效益,在四川、湖南、福建等周邊省區培育進程基本達到2年郁閉、5年成林、10年成材的目標。
▲臺灣榿木
而在廣西臺灣榿木生長更快,2012年引種栽培至今,已在全區10多個試驗點完成區域引種造林和家系試驗,以及立地維持可持續栽培試驗。目前各試驗點林分平均胸徑、樹高分別達16厘米和16米以上,同時在廣西已推廣造林1萬畝以上。
針對樹種種植品種過于單一而引發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輿論爭議、三大效益無法做到統一協調發展等問題,我區明確了調整林種樹種結構,以種植其它生態型的速生樹種來減緩生態環境破壞問題。
▲研究員調查木種習性
臺灣榿木為非豆科根瘤固氮植物,以速生和兼具固氮的優勢,成為我區速生造林的優良樹種之一。其根瘤數多、量大,具備很強的根瘤固氮改良土壤能力(每公頃固氮能力高達1.5t左右),同時林下枯枝落葉豐富,可以能顯著改善土壤肥力,明顯地減少水土流失、地力衰退等生態環境問題??膳c我區目前大面積生產上廣泛種植的短周期桉樹工業原料林、松杉人工林輪作或混交改善地力和防止地力衰退。
臺灣榿木播種時間為12月或次年的1~2月。春播后8~10天開始出土,20天內出土完畢。當年生輕基質苗地徑達到0.5厘米、苗高50厘米,即可出圃造林。
臺灣榿木造林時,林地應選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區、丘陵、河谷、平原,土壤要求濕潤、透氣性良好,石山區立地較好的地方也可種植。造林時間選在11月至翌年2月,廣西北部最好在2~3月。
木材市場價格較高
臺灣榿木木材細軟、紋理直、韌性好,易于加工成型,是生產木地板、家俱等的優質木材,也可作刨花板、造紙原料。目前,市場上臺灣榿木木材價格為1300~1500元/立方米。
信息資訊
- 05-06提振內需大合唱 擦亮城市新招牌
- 04-30出口轉內銷,怎樣“加把火”?
- 03-18精品中華筷
- 03-18吉象如意